智慧矿山 I 山东能源新巨龙公司:智慧矿山让员工华丽“转行”

   2023-10-09 1100
核心提示:操作员一键启动,地下采掘设备自主割煤、自动跟机移架……这是很多人对新巨龙公司智能化建设的描述。事实上,这样的描述已“过时

操作员一键启动,地下采掘设备自主割煤、自动跟机移架……这是很多人对新巨龙公司智能化建设的描述。事实上,这样的描述已“过时”,并不足以展现如今的智能化程度。

走进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,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,正挖掘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巨大潜能:万兆工业环网、“综合调度”大平台、云计算、AI技术在内的矿山智能集中管控平台和综采、掘进、通风等14个综合自动化子系统……煤炭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迈向智能化。

在这里配备了盾构机、掘锚一体机等智能设备。可以感受到智慧矿山“装备技术+场景应用+平台管控”多维度的现代化场景。

采煤工变身数据收集员

通过360度自动除尘云台摄像头和矿压安全监测系统查看顶板完好情况、记录现场各类设备运行参数、计算液压支架最快带压擦顶移架时间和每组支架移动时的间隔时间……近日,采煤工区员工苗亮、房伟力正在地面操控台收集“煤机记忆截割、自动化放煤系统”的作业数据,而他们原来的岗位是在采煤一线“手动”采放煤。

“以前放煤时,需要我们3个放煤工对工作面上的100多个放顶煤液压支架进行多轮操作,劳动强度高,工作环境差。如今,只要参数是‘最优解’,一个电脑操作员坐在地面控制室里动动鼠标就能完成。”苗亮说。

 

 

“智能系统岗位再优化”是该公司聚力攻关的重要项目之一。他们采用“自动化放煤系统”代替放煤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,把原本需要在工作面现场操作的支架放顶煤作业,“搬”到了集控中心。为了确保智能化设备的数据库更详实可靠,该公司安排人员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收集更多的数据,苗亮也从放煤工转岗成了数据收集员。

“生产数据收集时,不仅要细致、认真,还必须精通智能化设备的工作原理,这样才能辨别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。”苗亮说,为了胜任现在的岗位,补齐自己的短板,他早在该系统测试阶段,就跟在技术人员后面“偷偷”自学起了智能化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、逻辑电路及参数设定等知识。

依托苗亮和其他工友们提供的大量准确、有效的数据,6305工作面开采期间,生产技术人员对以往放煤工艺进行了再优化、再升级,创新采用两轮分组间隔放煤新工艺,提高端头及中间架放煤时间,每循环可多产煤炭约240吨。通过精采提效,实现综合回收率同期提升3%,创效近亿元。

运输机司机成为巡检维护工

为推动矿井采煤运输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管控一体化,该公司优化地面智能操控系统,依托设备联控、联动急停闭锁、工况监测、健康系统、智能控制等技术升级,运输机动力部状态、断链保护等实现了实时监测,全面替代了运输机司机重复性工作。“我干了近10年的运输机司机,只要运输机运行异常,我一眼就能诊断出什么故障。”该公司采煤预备工区的岳洪明是运输机维修“大拿”。据介绍,在过去,生产不停,人就不能停,每班都需要3个熟练的运输机司机协同工作8小时才能完成。

“以前我们是6个运输机维修工、3个运输机司机、3个端头工,现在只需要1个设备巡检维护工和1个地面司机就能完成工作。”岳洪明感慨道。

 

 

同时,为了选拔、培养出智能化矿山需要的一专多能人才,新巨龙公司按照鲁西矿业人才培养相关要求,建立了一整套技能人才培养、选拔、考核、评价、聘用、激励工作体系,激发员工由岗位工向智能化设备、系统工程师转变。

技术“大拿”赶考新身份

随着智慧矿山建设的持续推进,像苗亮、岳洪明这样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员工,在新巨龙公司并不是个例。

王守来是该公司有名的创新达人,“真正建成一个智能化工作面”是他心中的梦。但是,随着矿山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,他发现自己遭遇了“本领恐慌”,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。为此,他放下“大拿”的架子,每天向技术员讨教,拜厂家人员为师,认领研究课题,逐项解决技术难题,经过连续奋战,成功打造了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,不仅圆了自己的梦,还成为了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评价组专家。

 

 

为确保智能化设备、智能管理系统运行更稳定、应用更高效,该公司将智能化知识培训、智能化设备维护保养、智能化数据收集、智能化系统优化升级作为每一名员工的“必修课”,更好地适应智慧矿山新时代。他们组织大学生、研究生成立以创新攻关为目标的“青年创客联盟”,开展实用性技术革新活动,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成才“搭梯建桥”,并充分发挥智能化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,广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、技能竞赛活动,积极帮助转岗员工学习新技能、适应新岗位。

同时,该公司还收集各专业“大拿”、技术能手的经验、绝活,以视频拍摄、现场录制等方式通过网络上传到矿山智能集中管控平台,员工只要打开智能防爆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了解的内容。

“智能化建设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,但如何应用好智能化设备,让智能化设备更加高效地运行等新课题也摆在每名员工面前,倒逼员工和智能化设备一同蜕变。”该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郑兴博表示。

 

来源: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
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产业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产业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服务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京ICP备2022035517-4号  | 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4207